庙会戏台:南北戏曲经典与非遗绝活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2

庙会上那些让人挪不开眼的经典戏剧片段

正月里赶庙会,老少爷们儿围坐一团嗑着瓜子,就等着戏台开锣。台上一声梆子响,穿红着绿的角儿们踩着鼓点亮相,那叫一个热闹!这些年我跑遍大江南北的庙会,发现这戏台子上的门道可深着呢。

庙会戏台:南北戏曲经典与非遗绝活

一、京韵悠长的大戏台

北京地坛庙会的戏台子最是讲究,年年都能看见穿黄马褂的武生翻跟头。记得去年元宵节,天津京剧院的老师们连演了三天《闹天宫》,金箍棒耍得跟风火轮似的,小娃娃们追着满场跑。

1. 猴戏三绝活

  • 火眼金睛:孙猴子眼珠子滴溜转,真跟炼过八卦炉似的
  • 金箍棒花:棍子转出十八般花样,能听见破空声儿
  • 筋斗云:连翻三十六个跟头不带喘,台板震得咚咚响

二、南北戏台各不同

庙会戏台:南北戏曲经典与非遗绝活

剧种 代表剧目 看家绝活 流行地区
河北梆子 《大登殿》 甩水袖能甩出三尺浪 京津冀地区
黄梅戏 《天仙配》 七仙女织布用云绸 皖鄂赣交界
川剧变脸 《白蛇传》 青蛇变脸快过翻书 四川盆地

2. 戏台背后的讲究

济南千佛山庙会的老师傅跟我说,演《钟馗嫁妹》必须画三斤重的油彩脸谱。去年大雪天,老生踩着三寸厚靴子照常开戏,观众在台下裹着棉被直叫好。

三、活起来的非遗绝活

在蔚县暖泉镇的庙会上,我见过七旬老艺人演《打金枝》,嗓子亮得能震落房梁灰。他们用的戏箱还是光绪年间的老物件,描金漆都斑驳了,可演起戏来照样生龙活虎。

  • 华阴老腔:八条汉子跺脚吼戏,震得耳膜嗡嗡响
  • 泉州提线木偶:三根丝线能让人偶斟茶倒水
  • 唐山皮影:驴皮刻的影人儿能眨眼微笑

3. 戏台下的烟火气

记得在浚县正月会上,戏班子和卖炸糕的摊子就隔三尺宽。台上演着《穆桂英挂帅》,台下油锅滋啦响,混着戏腔和香气,那滋味比戏还热闹。

暮色里戏台挂起红灯笼,琴师试弦的调门儿混着远处糖葫芦的叫卖。铜锣一响,穿粗布袄的老汉放下旱烟袋,小媳妇抱起打盹的娃娃,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...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