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雀羚活动攻略:品牌故事传播技巧
百雀羚活动攻略:藏在雪花膏里的百年生意经
小时候总见妈妈梳妆台上摆着那个蓝瓷罐,盖子一掀开,混合着茉莉与蜂蜡的香气就飘出来。她总说这是外婆传给她的习惯,用百雀羚润手霜抹完还要在旗袍领口蹭两下,"老上海小姐都这么讲究"。如今这个诞生于1931年的国货品牌,正用新方式讲着旧故事。
一、老字号的新流量密码
南京东路上那家快闪店排起长队那天,我特意去凑热闹。二十出头的姑娘们举着"东方美学打卡墙"自拍,银发奶奶在体验区教年轻人正确使用冷霜的手法,店员穿着改良旗袍介绍限量版礼盒——这场景完美诠释了百雀羚的跨圈层传播策略。
1. 用时间胶囊唤醒集体记忆
去年推出的"记忆银行"H5活动,用户上传老照片就能生成专属怀旧海报。数据显示参与用户中35岁以上占比47%,00后用户却达到29%,很多年轻人留言说"想看看妈妈年轻时的美丽秘密"。
- 怀旧元素选择:铁盒包装/月份牌广告画/老上海叫卖调
- 传播巧思:在抖音发起奶奶的美妆盒 挑战赛
- 数据表现:话题播放量2.3亿次(数据来源:蝉妈妈)
2. 非遗技艺的年轻化表达
当景德镇陶瓷大师在直播间演示如何手绘百雀羚瓷罐时,镜头扫过工作台边的星巴克和AirPods,这种反差感让传统工艺不再有距离。品牌联合清华美院开发的"二十四节气"限定包装,在得物APP上被炒到发售价的三倍。
传播维度 | 百雀羚策略 | 某竞品策略 | 数据来源 |
情感共鸣 | 三代人的共同记忆 | 单一情怀营销 | 艾瑞咨询2023报告 |
渠道渗透 | 社区团购+银发直播 | 传统电商铺货 | 欧睿国际渠道研究 |
二、讲故事也要讲"人话"
在杭州某商场见过最妙的场景:穿着汉服的导购员,用说书形式讲解产品成分,"这瓶精华好比南宋御街的绸缎铺,积雪草是苏堤春晓的露水..."。品牌故事不是背说明书,而是创造能口耳相传的民间版本。
1. 场景化内容构建
他们家的节气营销从不直接卖货。清明推青团味的护手霜,立夏做可食用口红DIY套装,每个产品都变成传统文化体验的入口。小红书上有博主用百雀羚冷霜复刻民国妆教,自然带出产品历史。
2. 用户共创的边界探索
今年3月的"我的百雀羚故事"征集活动收到14万条投稿,其中3%的内容被制成地铁广告。更聪明的是开发UGC素材库,允许小微创业者免费使用这些内容进行二创,既保护版权又扩大传播。
三、仪式感营销的破圈法则
苏州评弹版的品牌主题曲在B站爆红后,品牌迅速推出"声音礼盒"——扫描产品包装可收听不同方言版本的故事。这种可互动的仪式感设计,让普通面霜变成文化载体。
- 线下活动动线设计:体验区-打卡区-定制区-分享区的回型结构
- 会员体系升级:消费积分可兑换非遗体验课
- 社交货币创造:限定版包装纸可作书签/便签二次使用
互动形式 | 用户参与度 | 转化率 | 数据周期 |
文化体验活动 | 62% | 18% | 2023Q2 |
普通促销活动 | 34% | 9% | CBNData统计 |
路过品牌体验店时,常看见小姑娘们把试用装抹在手腕内侧,像嗅香水那样认真辨认前中后调。有个男生在给女朋友直播选礼盒:"你看这个压花纹路,是不是比上次那个更有老上海风情?"柜台上的蓝瓷罐静静泛着光泽,见证着这场跨越时空的美丽传承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