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升村级活动质量:个问答标题
提升村级活动质量:让乡村生活更有滋味
午后三点,张家村的王婶端着搪瓷缸子站在文化广场边,看着稀稀拉拉参加剪纸活动的五六个老人直摇头。"去年这时候,广场舞队二十几号人热热闹闹的,现在怎么都提不起劲了?"这个场景,在不少村庄反复上演。
一、当前村级活动的三大痛点
在李家屯驻村三个月的选调生小陈发现:活动室崭新的投影仪积了灰,去年县里统一配发的象棋缺了三个"车",宣传栏里还贴着半年前的普法讲座通知。经过走访23个自然村,我们整理出这张对比表:
项目 | 2019年 | 2023年 | 数据来源 |
月均活动场次 | 4.2次 | 2.8次 | 《全国农村文化服务统计年鉴》 |
参与率 | 61% | 38% | 农业农村部2023年调研报告 |
经费使用率 | 89% | 67% | 财政部地方转移支付数据 |
1.1 供需错位的活动菜单
赵家沟的年轻人偷偷吐槽:"正月十五非要我们学插秧,秋收时候组织诗歌朗诵,这安排比村头二愣子配药还离谱。"
1.2 青黄不接的组织队伍
58岁的村妇女主任李大姐,既要管计生又要搞活动,微信投票还只会发语音:"上次搞直播卖山货,把美颜开成猴屁股,被儿媳妇笑话了半个月。"
1.3 雨过地皮湿的考核机制
"拍完照就算完成任务"的应付式活动,让王家村的会计老张练就了绝活——能用同一批观众拍出五场不同的活动照片。
二、四两拨千斤的改进方案
周庄的返乡青年小吴,去年用三个土办法盘活了冷清的文化礼堂:
- 把每月5号定为"你说我办"议事日
- 用抖音直播教留守老人和城里子女视频通话
- 组织"谁家晚饭香"厨艺擂台赛
2.1 资源整合的巧劲
马家窑把废弃的粮仓改成共享活动室,赶集的大爷们自发贡献了八条木板凳。这里周三是戏曲角,周末变儿童绘本屋,月底还能办农产品展销。
2.2 活动设计的妙招
钱家屯的"村晚"不请专业团队,让养鸡大户唱RAP,村医表演防疫三句半,最后全村老小合唱改编版《挖野菜》,视频在快手播放量破百万。
三、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
在李家坡,经过半年的改进实践:
- 留守儿童的周末作业辅导参与率从32%提升至79%
- 利用微信群开发的"线上庙会"吸引327人次参与
- 由村办企业赞助的"最美庭院"评比带动47户改造
春分那天,张家村的王婶又出现在文化广场。不过这次她带着自制的艾草香包,正给城里来的游客讲传统节气故事。广场边的老槐树抽着新芽,树下的笑声比往年更清脆了些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