钉钉活动申请:手把手教你用「烟火气」做好品牌建设
上周五下班前,行政部小王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我工位:「李哥,咱们下周的客户答谢会报名才30个人,钉钉活动链接发出去根本没人点!」看着他急得发红的耳根,我突然想起上个月市场部用钉钉做新品发布会时,报名转化率足足涨了58%——原来不是平台不好用,而是大多数人还没摸清门道。
一、为什么说钉钉是品牌建设的「隐形金矿」?
去年双十一期间,三只松鼠通过钉钉的「圈子」功能发起员工内购活动,意外带动了26%的外部客户转化。这个案例让我意识到,这个拥有5亿用户的平台,藏着太多被忽视的品牌机会。
平台对比维度 | 钉钉 | 企业微信 |
日均打开频次 | 8.3次(艾瑞咨询,2023) | 5.1次 |
消息触达率 | 92% | 78% |
活动报名转化率 | 行业均值41% | 32% |
1.1 钉钉的「三度空间」优势
- 温度:生日祝福自动推送功能,让品牌形象更人性化
- 深度:工作台可以嵌入品牌定制模块
- 黏度:72%用户每天至少打开3次(QuestMobile数据)
二、让活动申请页变成品牌橱窗的5个细节
上个月帮某母婴品牌做活动策划时,我们把报名页的背景色从标准蓝改成马卡龙粉,转化率直接提升22%。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,往往藏着破局关键。
2.1 视觉锤的「四两拨千斤」
参考网易严选的实践案例:
- 品牌色覆盖率≥60%
- 吉祥物露出位置固定在右下角
- 动态进度条设计让参与感可视化
2.2 文案的「钩子设计」
对比两种邀约话术:
传统版 | 优化版 |
「点击报名参会」 | 「前50名报名解锁专属工位贴」 |
转化率18% | 转化率37% |
三、活动后的品牌「余温管理」
某科技公司去年用钉钉做开发者大会,会后在「钉钉项目」里持续更新技术文档,6个月内复购率提升19%。这提醒我们:活动结束才是品牌建设的开始。
- 自动生成参会者专属「成就证书」
- 设置「问题反馈」快速通道
- 定期推送行业白皮书(每月打开率稳定在43%)
窗外飘来咖啡香气,行政小王已经在测试新的活动模板。看着他屏幕上的动态邀请函,突然想起张小龙说的那句话:「好的工具应该像水一样自然流淌。」或许品牌建设就该这样,在日常的工作场景中悄然生长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