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励方案如何让企业从“路人甲”变成“人气王”?
上周三在星巴克听见两个穿西装的小哥聊天:"我们公司今年换了新奖金制度,现在大伙儿抢着在客户群里发服务贴士,连前台小妹都开始自学PS做宣传图了..."这话让我想起小区门口的面包房,自从推出"每月创意奖",他们家的脏脏包已经进化到第七代了。
一、看不见的品牌发动机
朋友在4A广告公司做了十年策划,最近跳槽去当某饮料公司的品牌总监。他说现在做传播就像在瀑布下接水——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。直到上个月公司推出"创意积分计划",市场部的打印机开始24小时吐提案,连财务部大叔都贡献了三个联名款设计。
1. 员工变身品牌大使的魔法
苏州有家窗帘厂的故事特别有意思。老板老张五年前在车间搞了个"金点子排行榜",现在他们的智能窗帘专利墙上挂着48块奖牌。最绝的是去年双十一,有个安装师傅设计的窗帘扣登上了淘宝热搜,现在那款产品详情页还挂着师傅戴着大红花的照片。
- 归属感生产线:杭州某科技园的调查显示,实施项目分红制的企业,员工主动转发公司动态的频率是其他企业的3.2倍
- 效率加速器:餐饮连锁品牌"炊烟时代"实行季度服务之星评选后,顾客主动拍照分享率提升了67%
- 人才磁铁效应:脉脉数据显示,带有创新奖励机制的企业在招聘页面的平均停留时间多出82秒
2. 客户体验的蝴蝶效应
我家楼下水果店的会员制特别有意思——买满十次送定制果篮,但果篮要顾客自己设计。现在他们的玻璃窗上贴满了顾客作品,上周还有个美术生把荔枝摆成了蒙娜丽莎,在抖音上火了三天。
激励类型 | 品牌搜索量增幅 | 客户留存率 | 数据来源 |
员工创新奖励 | 45%↑ | 68% | 《哈佛商业评论》2023 |
客户参与计划 | 112%↑ | 83% | 凯度咨询报告 |
二、口碑传播的永动机原理
记得去年参加烘焙展,有个展台前排长队。凑近发现是家新品牌在搞"配方共创大赛",获奖作品直接量产且署名发售。三个月后在地铁里听见两个白领讨论:"我朋友设计的麻薯上周上线了,要不要去支持下?"
1. 社交货币制造车间
深圳有家健身房的运营策略特别聪明。会员每带来一个新客户,就能解锁专属运动歌单制作权。现在他们的歌单成了小红书打卡标配,有个会员制作的"古筝搏击操"配乐还被央视纪录片采用了。
- 青岛啤酒的"创意罐设计大赛"累计产生UGC内容230万条
- 三顿半的返航计划带动二次传播率突破91%
- 知乎"知识分享官"计划使平台专业内容产出量翻了4倍
2. 品牌人设的养成记
成都网红火锅店"辣不怕"有个绝招:每月评选"锅底创意大师",获奖者可以和主厨联名推出限定锅底。现在他们的菜单读起来像美食小说,有个大学生研发的"课堂回忆锅"还上了微博热搜。
三、社会责任感的正确打开方式
朋友公司去年搞了个"绿色积分计划",员工骑车上班能兑换植树额度。结果公司林场从10亩扩到50亩不说,有个销售经理还自发组织了客户植树游,现在这成了他们企业接待的保留项目。
公益激励形式 | 品牌美誉度 | 员工参与度 | 来源 |
环保行为积分 | 89分 | 76% | 中欧商学院报告 |
志愿服务兑换 | 93分 | 82% | 盖洛普调查 |
四、中小企业的弯道超车秘籍
小区门口的菜鸟驿站去年开始实施"五星服务奖励计划",现在他们的货架整理得像图书馆,取件码都改成了诗句。最近听说要开分店,几个老客户主动要求投资入股。
常去的修车行老板老周更有意思。他给客户发"技术打赏券",顾客觉得服务好就可以扫码给师傅发红包。现在他的店成了滴滴司机的指定维修点,有个师傅还自费做了锦旗挂在店里。
1. 低成本的品牌升级术
- 长沙某米粉店推出"加料创意大赛",把获奖配料做成盲盒销售
- 石家庄便利店实行"服务故事收集计划",顾客好评直接变成店内广播
- 佛山五金店老板用客户建议改进的货架布局,获得德国设计奖提名
最近发现常去的书店多了个"书评换咖啡"活动,木质书架上贴满顾客手写的推荐语。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那些字迹各异的便签纸上,突然觉得商业的温暖就该是这个样子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