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记者遇上第五人格痛柜:一场关于热爱与执念的观察实录
凌晨两点半,我的咖啡杯已经见了底,电脑屏幕上还开着三个文档窗口——左边是没写完的采访提纲,右边是某游戏论坛长达37页的讨论帖,中间这个空白页面已经闪烁光标十五分钟了。事情要从上周三说起,当时我在电竞周刊编辑部随口说了句"现在年轻人为什么愿意花几千块买个装周边的柜子",结果被主编当场抓包:"正好,这选题给你了。"
一、什么是"痛柜"?先得从第五人格说起
作为非游戏圈人士,我花了整整两天才搞明白基本概念。第五人格是网易2018年推出的非对称竞技手游,玩法简单说就是1个监管者追4个求生者。但真正让它出圈的,是那种维多利亚哥特式画风——绷带缠绕的娃娃、锈迹斑斑的机械臂、带着诡异微笑的小丑,每个角色都像从蒂姆·伯顿电影里跑出来的。
而痛柜(いたがみせ,Ita-gami-se)这个词源自日本,原指展示动漫模型的手办柜。现在国内玩家特指那些用亚克力展示盒+LED灯带+背景板打造的周边陈列系统,常见配置包括:
- 分层设计的透明柜体(通常60-120cm高)
- 可调节的RGB彩光系统
- 定制的角色主题背景板
- 防尘防潮的密封结构
二、记者实地探访:三个痛柜主人的故事
1. 上海白领小K的"赎罪式消费"
在静安区某公寓见到小K时,她刚下班回来,西装套裙还没换就急着给我展示她的"宝贝们"——1.2米高的五层痛柜里,整齐排列着23个第五人格盲盒玩偶、7个限定版徽章、以及最显眼位置的限定版红蝶等身立牌。
"这个立牌花了我两个月工资,"她用手指轻轻擦过立牌边缘,"去年疫情隔离期开始玩的游戏,有天下夜班发现角色死了三十多次,突然就崩溃大哭...后来发现买周边能缓解焦虑。"
消费项目 | 金额 | 购买时间 |
定制痛柜 | ¥2,800 | 2022.03 |
红蝶立牌 | ¥1,599 | 2022.05 |
每月盲盒支出 | ¥300-500 | 持续 |
2. 大学生阿林的"宿舍迷你生态"
广州大学城的宿舍里,阿林给我看他改造的桌面型痛柜——用IKEA收纳盒+USB小彩灯DIY的30cm微型展示区,里面挤着Q版园丁挂件、自制黏土雕刻和手绘明信片。
"专业是机械工程,但每次画图纸到凌晨就会摆弄这些,"他不好意思地挠头,"有次把约瑟夫的怀表零件画进课程设计,教授居然给了高分..."
3. 淘宝店主老猫的"商业嗅觉"
在义乌商贸城角落的店铺里,老猫边打包快递边跟我算账:"去年开始专门做第五人格痛柜配件,磁吸式背景板月销2000+,最远卖到智利。"他手机相册里存着上百张客户返图,从贴满水钻的浮夸风到极简主义的纯白款。
"有个北京客户要求背景板能随着段位升降变色,我们真给做出来了——排位连胜变金色,连败变暗红色。"
三、现象背后: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?
凌晨四点,整理采访录音时突然注意到几个高频词:
- "看着就安心"(出现17次)
- "比游戏里更真实"(出现9次)
- "就像有个小世界"(出现23次)
华东师范大学数字行为研究中心的《2022虚拟物品情感依附报告》提到,Z世代对游戏周边的消费,本质是将虚拟情感具象化的仪式。就像我们父母辈收集邮票、火柴盒,只不过载体变成了亚克力板和LED灯带。
广州那位阿林在微信上又发来段语音:"学姐你知道吗?我们实验室最近用3D扫描技术还原了游戏里疯眼的机关椅...导师说可以考虑发篇论文。"背景音里能听见亚克力板碰撞的清脆声响。
窗外天快亮了,咖啡因的效力正在消退。小K发来消息说今天又抢到新品,配图里红蝶立牌旁边多了个闪着蓝光的新柜格。我突然想起主编的话:"别光写他们花了多少钱,要写清楚这些塑料片片为什么值得。"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