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里那个魔性的老鼠舞到底叫啥名?
凌晨两点半,我第N次刷到那个魔性舞蹈——圆滚滚的蛋仔扭着屁股,小短手一前一后划拉,配上《Penguin's Game》的旋律,弹幕满屏飞着"老鼠舞"。但当我认真想搜教程时,突然发现全网都在用不同名字称呼它,这玩意儿官方到底叫啥啊?
一、这个舞为什么总被叫"老鼠舞"?
先说个冷知识:这动作压根不是为老鼠设计的。最早出自1996年欧洲舞曲《Penguin's Game》(对,就是那个"企鹅游戏"),原版MV里人类跳的舞蹈。但传到国内后,因为:
- 动作神似偷油老鼠:弓背缩脖的姿势,加上快速摆动的短手
- 蛋仔体型加持:圆球身材做任何动作都自带萌感
- 病毒式传播的误会:最早某个二创作者打错标签后全网跟风
现在连游戏里的动作描述都写着"双手像小爪子一样可爱摆动",你说像不像老鼠吧?
二、官方名称与民间叫法大乱斗
翻遍游戏内文案和开发者访谈,发现这舞有三个身份:
场合 | 名称 | 出处 |
游戏内动作列表 | 摇摆舞 | 2023年2月版本更新日志 |
国际服 | Penguin Dance | 英文版动作描述 |
玩家社区 | 老鼠舞/企鹅舞/蛋仔摇 | 各大平台话题标签 |
最逗的是去年夏日祭活动,NPC对话里突然冒出句"来跳扭扭舞吧",指的还是这个动作——同一个舞蹈能被官方自己叫出三种花样,也是没谁了。
三、为什么名字这么混乱?
和做游戏的朋友聊到这事,他边嗦泡面边吐槽:"动作命名优先级很低的,我们内部都叫'那个魔性舞'。"深扒后发现:
- 版权规避:原曲《Penguin's Game》有多个改编版本
- 本地化差异:国际服要避开动物形象争议
- 玩家二创反哺:官方后来索性放任社区自发传播
现在游戏里搜索"摇摆舞"反而没多少播放量,#蛋仔老鼠舞话题倒是有27亿次浏览——这大概就是人民群众的命名权胜利?
四、学术圈居然研究过这个现象
在《亚文化符号的群体认知偏差》论文里看到个案例:当某个动作的官方命名与大众认知偏差超过60%时,就会形成"民间命名黑洞"。简单说就是:
- 官方名字太普通(摇摆舞)
- 视觉联想太强烈(老鼠/企鹅)
- 传播过程中出现标志性事件(某大V用错标签)
类似的还有"黑人抬棺舞"其实叫Ghana's Dancing Pallbearers,但谁记得住啊!
五、所以现在该怎么叫它?
如果你在游戏里找这个动作:
- 打开表情轮盘→第三页→"摇摆舞"
- 或者直接搜"Penguin Dance"(国际服)
但要是和朋友安利:"就那个老鼠舞啊!"——放心,所有人都懂。昨天路过小区广场,听见大妈们聊天都说"今晚七点继续跳老鼠舞",这普及度还要啥自行车。
凌晨三点十六分,窗外有野猫在打架。突然想到这舞可能明年又会被叫成"猫猫舞",毕竟互联网的记忆只有七秒...算了,先睡吧,明天还要教侄女跳这个"摇摆舞/老鼠舞/企鹅舞/扭扭舞/蛋仔摇"呢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