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点主题活动:如何用社交媒体抓住吃货的心
街角新开的泡芙店排起长队时,后厨的王师傅边挤奶油边嘀咕:"现在的年轻人,举着手机比拿叉子还勤快。"这句话道破了现代餐饮营销的真相——社交媒体才是让甜品出圈的主战场。
一、找到你的甜味知己
在南京西路做马卡龙的林姐有本泛黄的笔记本,上面记满了熟客的口味:穿校服的女生爱吃抹茶味,西装男士常买咖啡味礼盒。搬到线上后,她把这份细心用在了用户画像上:
- 25-35岁职场女性占客群62%
- 下午茶时段订单量是早餐的3倍
- 办公室小确幸 话题参与度最高
平台 | 内容偏好 | 黄金时段 |
---|---|---|
九宫格产品图 | 工作日14:00-16:00 | |
抖音 | 制作过程短视频 | 周末10:00-12:00 |
小红书 | 探店打卡攻略 | 节假日全天 |
二、让甜品自己会说话
徐汇区那家网红舒芙蕾店,老板把监控摄像头对准烤箱,直播面糊膨胀的过程。当金黄色的蛋糕体缓缓升起时,弹幕里飘过一片"awsl"——这种实时可见的美味冲击,比任何广告都管用。
三、打造甜品界的连续剧
参考奈雪の茶打造的「一周茶话会」系列:
- 周一:抹茶拯救工作日
- 周三:半价闪电泡芙日
- 周五:隐藏菜单解锁夜
静安寺的烘焙教室做过实验,持续三周发布「失败作品合集」后,课程咨询量翻了4倍。消费者更愿意相信会翻车的真实商家,而不是永远完美的商业广告。
四、让用户成为共创者
广州某私房甜品店发起我家祖传甜方子征集,收到237份家庭食谱。他们将得奖的杨枝甘露改良版做成限定产品,活动期间门店排号突破900单。
互动形式 | 参与率 | 转化率 |
---|---|---|
食谱征集 | 18.7% | 32% |
DIY比赛 | 9.3% | 41% |
盲测投票 | 27.4% | 63% |
五、甜蜜时机的精准捕捉
情人节前两周,某巧克力品牌在抖音发起「反套路告白」挑战赛,鼓励用户拍摄把甜点当礼物的创意视频。活动收获2300万播放量,期间门店客单价提升58%。
深夜刷手机的姑娘们可能不会想到,那些令人垂涎的熔岩蛋糕特写,其实是商家根据后台数据特意安排在22:30推送的。当夜宵时段遇上视觉诱惑,下单按钮被点击的概率提高了73%。
六、温度比甜度更重要
杭州有家开了二十年的糖水铺,老板每天在朋友圈发「今日糖水日记」:
- 清晨采购的鲜芒果照片
- 老顾客带来的结婚喜糖
- 偶尔失手煮焦的糖浆
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,却让店铺微信好友数在半年内突破5000人。有顾客留言:"看着阿伯的日记,就像在看家里长辈准备下午茶。"
窗外的梧桐叶开始泛黄时,甜品店玻璃柜里的栗子蒙布朗又上新了。社交媒体上的美食动态永远在刷新,但那些能让人停下指尖滑动的,始终是带着手作温度的真实故事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