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刷到恐怖片推荐,结果手滑点进了蛋仔派对?这届网友的脑洞我服了
凌晨两点半,我缩在被窝里刷某红书,突然看到个标题《十大让人失眠的恐怖片》,手指比脑子快地点了进去。结果往下划到第三条推荐时,画风突变——「看完《咒》不敢关灯?快来蛋仔派对治愈一下!」底下还配着张粉嫩嫩的卡通截图,恐怖片影评区和游戏广告就这么魔幻地同框了。
当恐怖片后遗症遇上沙雕游戏
说真的,这组合比恐怖片本身还让我头皮发麻。上周被朋友拉着看《灵媒》,后遗症持续到现在——洗澡不敢闭眼超过三秒,凌晨听见冰箱运作声能脑补出泰国巫咒。正当我琢磨着要不要下载个念佛机APP时,大数据给我推了这个邪门方案。
仔细研究才发现,最近三个月「恐怖片 蛋仔派对」的搜索量涨了240%(数据来源:5118关键词工具)。看来被吓到需要萌系治愈的远不止我一个。下面这些真实评论笑死我:
- 「看完《昆池岩》连夜下载蛋仔,现在看到水母皮肤都ptsd」
- 「在蛋仔里建了个《招魂》鬼屋地图,以毒攻毒效果拔群」
- 「建议《午夜凶铃》片尾滚动播放蛋仔下载二维码」
恐怖片观众的迷惑行为大赏
我翻了二十多个游戏论坛,整理出这份「人类迷惑行为对照表」:
恐怖片名 | 观众后遗症 | 蛋仔疗法 |
《咒怨》 | 不敢掀被子 | 疯狂收集棉被造型皮肤 |
《寂静岭》 | 害怕警报声 | 专门玩警笛头同人地图 |
《闪灵》 | 浴室恐惧症 | 在游戏里修了十个彩虹浴室 |
心理学上管这个叫「情绪调节的代偿机制」(参见《临床心理学杂志》2021年3月刊),简单说就是用极端反差来中和恐惧。就像吃完超辣火锅必须来口冰粉,当代年轻人已经进化出「恐怖片+萌系游戏」的自我救赎套餐。
实测报告:蛋仔派对真能治恐怖片PTSD?
本着科学精神(其实是睡不着),我做了个不严谨测试:
- 21:00 观看《遗传厄运》最后30分钟
- 22:15 关灯躺在床上开始脑补天花板有响动
- 22:30 打开蛋仔派对玩「糖豆人」模式
- 23:00 试图回忆恐怖画面时的状态
结果特别离谱——当我在游戏里第三次被巨型草莓砸扁时,满脑子都是「这破草莓怎么比鬼还难躲」,完全忘了电影里那颗诡异的无头尸体。果然沙雕能量才是对抗恐惧的终极武器。
不过要提醒的是,有两位受访者表示玩恐怖主题的UGC地图反而加重症状。比如那个还原《生化危机》警察局的图,转角遇到丧尸模型时,有位妹子直接把手机扔进了泡面碗里。
深夜防吓生存指南
如果你也打算尝试这种硬核疗法,记得这些保命技巧:
- 优先选择「甜品工坊」这类画风饱和度过高的地图
- 关闭游戏背景音乐,放《蜜雪冰城》当BGM
- 千万别手贱搜索「恐怖 蛋仔地图」
- 准备备用机,防止吓到扔手机后失联
我现在的睡前流程已经变成:恐怖片→蛋仔派对→郭德纲相声→勉强能睡。昨天试映会看了《哭悲》片段,现在游戏ID都改成了「血浆鸭杀手」,这大概就是当代年轻人的赛博驱魔仪式吧。
窗外的天都快亮了,电脑右下角还开着蛋仔派对官网。突然发现他们最近更新了个「安全屋」功能,可以自定义温馨小窝——这运营绝对潜伏在恐怖片论坛挖需求。不说了,我得去游戏里搭个贴满符咒的治愈小屋,毕竟《咒2》下个月就要上映了...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