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年晚会观众互动方式:让每个人都能嗨起来的秘密

频道:游戏攻略 日期: 浏览:2

十二月的冷风一吹,手机日历上的红圈圈就跳到了最后几格。办公室的小张已经连着三周熬夜改方案,就为筹备公司年会。他盯着电脑屏幕突然发愁:"现在的年轻人看晚会都低头刷手机,怎么才能让观众真正参与进来呢?"这个问题,其实各大卫视的制作团队也挠头好几年了。

一、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互动方式

记得2016年某卫视搞的"摇一摇抢红包"吗?当时演播厅里此起彼伏的"咔嚓"声,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养鸡场。这种简单粗暴的互动确实让收视率蹿了三个点,但第二年再玩这招,观众就像吃腻了的糖果,连包装都懒得拆。

1.1 传统三板斧的现况

跨年晚会观众互动方式探讨

制作人老李掏出他的"祖传秘籍"念叨:"抽奖、歌舞接龙、人浪互动,这可是晚会的三大件。"说着他掏出手机给我看去年晚会的后台数据:

  • 现场抽奖参与率从68%跌到42%
  • 合唱接龙环节观众留存率下降27%
  • 人浪互动视频回看量不足首播的1/3

1.2 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

去年深圳卫视玩了个新花样,用AR技术让观众在自家客厅跟明星合影。技术部小王说调试时差点把导播台烧了,但播出当晚官微涨粉30万。这事儿在行业群里炸了锅,老制作人们嘴上说着"花里胡哨",背地里都在偷偷研究技术方案。

互动形式 参与峰值(万人) 成本投入 技术门槛
短信投票(2010) 820 ★☆☆☆☆
微信摇一摇(2016) 3500 ★★☆☆☆
AR互动(2022) 9100 ★★★★☆

二、现在的观众到底想要什么?

前些天跟做用户调研的小美吃饭,她说现在的观众分成两派:一派是"沙发土豆"就想躺着乐,另一派是"戏精本精"恨不得冲上台表演。这就给策划出了难题——怎么同时满足这两拨人?

2.1 手机不离手的时代

江苏卫视去年试水虚拟偶像登台,结果00后观众在弹幕里刷屏"老婆",70后观众却打电话投诉"看不懂"。技术总监阿杰挠着头说:"我们做了五套备用方案,结果最受欢迎的是观众用手机控制舞台灯光的玩法。"

2.2 互动方式的隐形门槛

某地方台搞过"方言接歌"互动,结果南方观众玩得嗨,北方观众干瞪眼。策划小刘苦笑道:"我们收到的最多投诉是'请说普通话',但改成普通话挑战,参与率直接腰斩。"

三、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案例

湖南卫视去年跨年搞了个"时空穿越"的噱头,观众通过手机AR能看到往届晚会的经典画面。技术宅小明说这个创意来自他们发现70%的观众会在晚会重播时发怀旧弹幕。

3.1 技术流的降维打击

记得那个让观众用表情包控制舞台灯光的黑科技吗?导演组原以为年轻人会喜欢,结果最活跃的居然是广场舞大妈团。她们把灯光调得跟迪厅似的,还自发组织起"灯光battle"大赛。

3.2 返璞归真的小心机

北京台去年做了个"记忆中的味道"环节,让观众晒自家年夜饭。没想到这个毫无技术含量的设计,创造了整晚最高收视峰值。制片人老王感叹:"我们准备了八个技术团队,结果最火的是厨房里的烟火气。"

四、未来互动可能长这样

跨年晚会观众互动方式探讨

前几天在行业展会上看到个新玩意儿,观众戴个简易设备就能体验全息互动。技术员演示时,五十多岁的老张玩得像个孩子,追着虚拟烟花满场跑。这种设备成本已经降到千元以内,说不定明年就能进寻常百姓家。

某游戏公司正在测试的"跨次元合唱"挺有意思,观众能在虚拟空间和明星同台。测试用户小林说:"虽然对嘴型对到嘴抽筋,但发朋友圈收获了两百个赞。"这种虚实结合的模式,可能真能治好年轻人的"社交牛杂症"。

寒风裹着零星的雪花打在窗户上,办公室的策划团队还在激烈讨论。不知道今年跨年夜,又有哪些新奇好玩的互动方式等着我们。也许最好的互动,就是能让屏幕内外的人,都感受到同样的温暖与快乐吧。

关键词每个人都能

网友留言(0)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