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新星欣幼儿园的"梦幻西游"主题日观察手记
上周三早上送侄子去星欣幼儿园时,突然发现门口立着个手工制作的东海龙王纸板,龙须是用金色扭扭棒做的,在晨光里一晃一晃的。保安老张边给孩子们测体温边念叨:"今天可热闹咯,这些娃娃要当小唐僧取经去。"
1. 这场主题日的由来
后来和园长聊天才知道,这是他们"传统文化浸润计划"的第三弹。去年做过十二生肖皮影戏,春节搞过古诗词游园会,这次选《西游记》纯粹是个意外——
- 中班有个叫乐乐的孩子,每天午睡都要抱着从地摊买的破旧连环画
- 保育员王姐清洗时不小心泡烂了书页,孩子哭得惊天动地
- 为表歉意,老师们轮流用睡前十分钟讲西游记片段
- 结果大半个月后,全园孩子都迷上了"猴哥打妖怪"
教务主任李老师翻着白眼跟我说:"现在排队滑滑梯,前面孩子突然转身给你来个'妖精哪里逃',后脑勺差点撞我下巴上。"
2. 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
2.1 道具组的智慧
教师休息室简直像刚经历过大闹天宫:
角色 | 材料清单 | 神操作 |
孙悟空 | 黄色塑料袋+晾衣杆 | 金箍棒能伸缩——其实是可折叠晾衣叉 |
猪八戒 | 粉色瑜伽球+拖把头 | 钉耙齿是用冰棒棍染黑的 |
唐僧 | 旧窗帘+啤酒瓶盖 | 锡纸包边的瓶盖当佛冠,阳光下会反光 |
最绝的是沙僧的胡子——用黑色垃圾袋剪成条,粘在口罩外侧,既安全又不影响喝水。小班有个姑娘死活要演白骨精,老师给她用A4纸折了九齿钉耙,结果她举着"兵器"满场追着唐僧喊"师父吃糖"。
2.2 课程的自然融合
原本担心纯粹是玩闹,但观察后发现设计得很巧妙:
- 数学区变成了"盘丝洞",孩子们要数清蜘蛛网(毛线)上的珠子才能"通关"
- 语言角布置成"天庭",得用成语接龙才能拿到"蟠桃"(其实是糯米纸包的苹果块)
- 就连洗手环节都变成"过流沙河",洗手液泡泡越多"经书"(纸巾)越不会弄湿
大班有个戴眼镜的小男孩,非说自己是"炼丹炉里出来的火眼金睛",结果午睡时偷偷把眼镜架折成了断掉的模样,把生活老师吓得够呛。
3. 意料之外的教育效果
最让我惊讶的是下午的"三打白骨精"情景剧。原本担心孩子们会模仿暴力动作,但老师做了个很棒的改编:
- 孙悟空每次举起"金箍棒"前要说理由
- 白骨精三次变身分别对应"说谎、抢玩具、不洗手"
- 唐僧念紧箍咒变成"我们好好说话"
散场时听见两个中班孩子在争论:"猴哥不该直接打人,要先告诉菩萨!""可是白骨精先骗人的"——这辩论水平比我大学室友讲道理还清晰。
4. 藏在热闹背后的用心
后来才知道,所有服装道具都藏着安全设计:
- 头饰用发箍固定而非绳子,防止勒伤
- 兵器长度不超过孩子手臂,且全部用泡沫棉包裹
- 妖怪的"獠牙"其实是可食用糯米纸
园长办公室墙上还贴着《西游记》幼儿教育可行性报告,引用了几篇《学前教育研究》的论文,不过最醒目的还是用红笔圈出的家长反馈:"孩子回家主动说要像唐僧那样坚持,虽然她以为取经是去超市买经书"。
傍晚接孩子时,看见个小不点扛着"金箍棒"走在夕阳里,棒子头上粘的锡纸还在反光。他突然转身对空气大喊:"师父!前面是星欣幼儿园不是雷音寺啊!"身后飘着根没粘牢的龙须,像条快乐的小尾巴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