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通过班会活动模板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?试试这3个接地气的妙招
看着咱们班的小明从躲在角落到现在主动帮同学发作业,老李老师掏出保温杯抿了口茶。这学期实施的新型班会模板,让42个孩子像春天的竹笋似的,一个个冒出社交小嫩芽。
一、藏在课桌椅里的社交密码
北京师范大学去年发布的《青少年社交能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68%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。就像小芳总把新买的贴画攥出汗也不敢分享,直到我们在班会设计了漂流笔记本活动。
- 每周三传递班级日记本
- 每人用便签写匿名留言
- 周五班会揭晓"本周暖心使者"
三周后,课间自发形成的零食交换角成了最热闹的地方。上海市黄浦区某小学的对比实验表明,采用互动式班会的班级,学生主动社交次数提升2.3倍。
二、让班会变身社交训练场的3个模板
1. 角色扮演实验室
参照教育部《中小学班会活动指导纲要》设计的情景模拟模板:
传统班会 | 新型模板 |
老师讲解礼仪规范 | 学生分组编排"食堂插队"情景剧 |
单向输出 | 实时生成解决方案 |
2. 任务闯关模式
把班级分成探险小队,每队需要完成:
- 采访3位科任老师
- 收集20个同学签名
- 用方言表演指定段落
南京鼓楼实验中学的跟踪数据显示,参与闯关式班会的学生,三个月内朋友圈扩大1.8倍。
3. 圆桌议事会
参考哈佛大学辩论课程设计的议题讨论模板:
- 撤掉讲台围坐成圈
- 设置"发言权杖"道具
- 采用罗伯特议事规则
原本总低头玩橡皮的小涛,现在成了"要不要每天多布置作业"辩论赛的最佳辩手。
三、把社交技能种进日常的秘诀
记得第一次实施夸夸卡活动时,孩子们红着脸互相传递卡片的样子。现在教室后墙的彩虹赞美墙已经贴了三层,连最内向的小雨都收到了18张写着"你朗读课文声音真好听"的便签。
春游时看着孩子们自然地分成小组,互相帮忙背书包、分享晕车贴的模样,窗外的梧桐树正抽出新芽。或许最好的社交教育,就藏在每周四下午那节充满笑声的班会课里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