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半的蛋仔派对:一个游戏策划的碎碎念
键盘敲到第三个钟头的时候,我终于把最后那个该死的碰撞体积参数调好了。显示器右下角的时间显示03:27,泡面汤在马克杯里结了一层油膜。这大概就是《至尊体验蛋仔派对》上线前最后的人体测试——用策划本人的黑眼圈。
一、这玩意儿到底是个啥?
上周我妈视频时突然问我:"你做的那个彩色汤圆打架游戏..."(老人家永远能用最朴素的词汇精准打击职业尊严)。其实吧,蛋仔派对本质上是个物理引擎驱动的大乱斗模拟器,只不过把角色都做成了圆滚滚的萌系造型。
- 核心玩法:12个Q弹蛋仔在随机地图里推搡
- 隐藏设定:每个蛋仔的物理参数都有0.3%的随机浮动
- 最反人类的设计:获胜者要当众跳30秒魔性舞蹈
1.1 那些藏在代码里的恶趣味
测试阶段最欢乐的bug是某个雨天场景,所有蛋仔会不受控地集体打滑。程序组坚持说这是"符合流体力学",直到主美发现角色摔倒姿势像极了抖音热门表情包——得,又得加班重做碰撞检测。
版本 | 最离谱bug | 修复方式 |
v0.3 | 蛋仔叠罗汉会穿模到地心 | 给地图底部加了隐形弹簧 |
v1.2 | 获胜舞蹈触发全员癫痫 | 把闪光频率调低60% |
二、手感玄学与物理引擎
凌晨四点的办公室最适合思考哲学问题:"为什么第7号蛋仔总比其他的更'糯'?"答案藏在某次临时修改里——美术组偷偷给这个皮肤加了0.1单位的弹性系数,就因为主美女儿说"粉色应该更软"。
真正的噩梦是运动轨迹预测系统。当12个蛋仔在旋转齿轮上弹跳时,服务器CPU温度能煎鸡蛋。最后我们妥协了:
- 前3秒计算真实物理轨迹
- 之后改用概率模型预测
- 如果玩家骂得太凶...就加个"网络波动"提示
2.1 那些年我们骗过玩家的设定
最成功的谎言是"每个蛋仔有隐藏性格"。其实只是给AI行为随机数套了层叙事包装——直到现在还有论坛在讨论"暴躁蛋仔"的触发条件。
三、关于社交裂变的黑暗兵法
上线第三天的数据曲线让我们集体沉默:凌晨3-5点的活跃度是午间的2倍。后来在玩家群里潜水才发现,夜猫子们开发了各种邪典玩法:
- 用特定皮肤组合触发隐藏BGM
- 在地图边缘卡出限定表情
- 故意输比赛看失败动画(这届玩家有病吧?)
最绝的是某个大学生用《流体力学在虚拟角色运动中的应用》当论文标题,里面80%数据来自我们的游戏——教授给的评语是"研究方法新颖",看得我手里的速溶咖啡差点笑喷。
四、后半夜的奇怪更新
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每次版本更新都在凌晨了。程序组总在深夜提交些魔改方案,比如上周那个"醉酒模式":
参数 | 正常值 | 醉酒值 |
重力感应 | 1.0 | 0.7(飘忽) |
碰撞体积 | 标准球体 | 会随速度变形 |
测试时整个会议室笑到缺氧,市场部小姐姐擦着眼角说"这算不算教唆饮酒"——最后我们给模式改名叫"Q弹狂欢",酒精浓度全写在代码注释里。
窗外开始有鸟叫了,咖啡因撑起的清醒感正在消退。显示器上还开着玩家最新制作的蛋仔物理参数对照表,比我们官方的设计文档还详细三倍。突然理解为什么主程总说:"做游戏就像往游泳池里倒颜料,最后呈现什么颜色得看玩家怎么游。"
(键盘声渐弱)对了,如果看到某个蛋仔跳起来会多转半圈...那是我昨晚改参数时手抖的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