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新年期间,福建各地公园总能看到这样热闹的场景:穿着新衣的阿公阿嬷忙着登记个人信息,年轻人在摆满茶点的长桌前交换联系方式。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线下交友活动,既是延续百年的传统民俗,也成为不少诈骗分子眼中的“肥羊”。去年厦门湖里区就查获过伪装成公益红娘、实则倒卖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。
一、为什么交友活动容易成为诈骗“重灾区”?
在福州三坊七巷举办的“正月十八鹊桥会”上,我亲眼见过七十岁的林阿姨把存折密码告诉自称“香港富商”的相亲对象。这种信任感源于福建特有的宗族文化——当活动打着“同乡会”“宗亲联谊”旗号时,人们往往会卸下防备。
1.1 常见的诈骗类型有哪些?
茶水费陷阱:漳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