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团活动如何悄悄让品牌住进用户心里
春分刚过,楼下的杏花开了三成,王阿姨已经开始张罗着买艾草。菜市场里飘着青团特有的草本香,这种季节限定的仪式感,正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的黄金时刻。
一、青团里的文化基因
苏州观前街的老字号糕团店,每年清明前总要排起蜿蜒的长队。老师傅揉着碧绿的糯米团,跟我们唠家常:"现在的年轻人买青团,买的是一口春天,更是买份心安。"数据显示,2023年节令食品消费中,青团类目同比增长27%(来源:美团研究院),这抹绿色里藏着品牌破圈的密码。
1.1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术
策略维度 | 传统派 | 创新派 |
产品形态 | 豆沙/芝麻基础款 | 爆浆芝士/藤椒牛肉 |
包装设计 | 油纸捆扎 | 可降解植物纤维盒 |
传播渠道 | 门店海报 | 抖音挑战赛 |
二、让用户成为故事主角
杭州知味观去年推出的"家的味道"活动,邀请用户上传自家青团制作视频。没想到00后小张用游戏手柄操控料理机做青团的视频,竟获得280万次播放。"我们准备了模具套装当奖品,结果好多年轻人买去当解压玩具。"品牌部李经理笑着说。
- 互动三要素:
- 低门槛(手机拍摄即可参与)
- 高颜值(定制印花模具)
- 强社交(小红书专属话题页)
2.1 线验的魔法时刻
南京西路商圈的空地上,某品牌搭起透明厨房。穿汉服的点心师傅手把手教孩子们包青团,面团里特意加了可食用金箔。"孩子说这是在捏翡翠饺子",参与活动的妈妈们朋友圈九宫格,不知不觉成了品牌的免费广告牌。
三、藏在节气里的长期主义
盒马鲜生的数据员发现个有趣现象:连续三年购买青团的客户,其年均消费额比其他客户高出43%。这提醒我们,季节限定不应是孤立的营销活动,而要成为品牌叙事的一个章节。
- 春季青团与樱花主题联动
- 夏季开发艾草驱蚊周边
- 秋冬推出艾草泡脚球礼盒
暮色渐浓,商圈里的青团快闪店亮起暖黄的灯。玻璃窗上凝结的水汽模糊了品牌logo,却让那抹温柔的青绿更加醒目。收银台前的情侣正在研究包装盒上的诗句,他们或许不会意识到,关于春天的记忆已经悄悄印上了某个品牌的名字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